跳转至

2025年4月闪崩笔记

2025年4月闪崩笔记

每次大跌时反复出现的典型吓人噪音: - 巴菲特都在大量持有现金,聪明钱早就离场了 - 高盛预测即将衰退 - 大空头Michael Burry清仓了,聪明钱都走了 - Jim Cramer说会即将出现黑色星期一 - AI泡沫破裂要开始了 - 散户又在all in,历史会重演 - 地缘政治风险失控 - 东升西落

核心结论:

这些声音基本在每一轮大跌、尤其是抄底点位附近都会重复出现。 短期让人不敢买,长期回头看常常是买点。

以下是2025年4月期间出现在新闻中的典型“抄底噪音”,很符合你列出的类型,我整理如下:

⚠️ 典型“吓人声音”布局

  1. “高盛预测即将衰退”
  2. “Goldman Sachs raises probability of a U.S. recession to 45%” — 4月7日,高盛将美国进入衰退的概率从35%上调至45%。
  3. Business Insider报道称,高盛预测如果进入衰退,S&P 500可能会进一步下跌约7%,并估算指数最低可能跌至4600点。

  4. “地缘/贸易战风险失控”

  5. 路透/FT均报道,高盛因特朗普宣布4月2日大范围进口关税而大幅削弱风险偏好,并将其描述为“tariff-induced recession risk”。
  6. 4月2日,特朗普称这是他的“Liberation Day”,此举直接引发全球市场暴跌(S&P 500在4月3–4日两天内跌幅达10%),被称作“2025股灾”。

  7. “市场技术指标发出卖出信号”

  8. Business Insider报道称,从4月8日起,BofA发出两大卖出信号警告:“全球股市资金流入接近1% AUM”,“88%指数同时穿越50日和200日均线”,暗示市场可能“超买”。
  9. 同样,市场专家视这次反弹为“熊市反弹”,警告反弹或不具持续性。

  10. “知名人士清仓/离场”

  11. 投资者频繁引用巴菲特、Michael Burry的动向:
  12. Buffett的大量持有现金行为被视为“价值警告”,例如出售了大量股票,增加现金持仓。
  13. 另有媒体指Burry等大空头可能已清仓离场,虽4月报道较少,但恐慌言论反复被提及在社交平台和论坛上。

  14. “Jim Cramer发出黑色星期一警告”

  15. Wikipedia引述:CNBC报道JBCramer曾在4月6日警告“Stock futures drop sharply, Jim Cramer warns of new ‘Black Monday’”。

📉 每逢市场下跌,都会听到的“吓人噪音”合集(终极进阶版)

🧠 1. 经典反复出现的“聪明人跑路”型说法

  • 巴菲特都在大量持有现金,聪明钱早就离场了
  • Michael Burry清仓,历史总是惊人相似
  • 大资金出逃QQQ,杠杆ETF危险了
  • Jim Cramer喊多,反向指标警告拉满
  • 著名空头再次发出崩盘警告
  • “聪明钱正在布局黄金和现金”

💣 2. 投行与权威机构的“系统性风险预言”

  • 高盛预测即将衰退,和2008极为相似
  • 摩根士丹利警告:科技泡沫接近破裂
  • 野村称市场极度脆弱,一个黑天鹅就够了
  • 瑞银策略师表示:当前上涨是死猫跳
  • 花旗最新模型显示:标普500可能大跌40%
  • 贝莱德大幅降低美股仓位,释放重大信号
  • 汇丰警告:美元强势恐引发全球流动性危机
  • 渣打银行称:美国家庭债务结构正快速恶化

🧨 3. 宏观面“灭顶式”恐吓

  • 地缘政治风险失控(台海、中东、俄罗斯)
  • 美联储已无子弹,只能硬着陆
  • 美国消费者储蓄告罄,消费即将断崖式下滑
  • 美债上限谈判破裂,美国或将技术性违约
  • “软着陆是幻觉”,真正的危机才刚开始

🧠 4. 群体行为恐慌标签

  • 散户又在all in,历史总会重演
  • 散户开户数激增,顶部信号
  • 散户在抄底,机构在抛售
  • 散户大军买爆TQQQ,这是韭菜的狂欢

📉 5. 泡沫幻灭论 + 情绪论

  • AI泡沫破裂要开始了
  • 美股市值/GDP比率远超2000年互联网泡沫
  • 估值脱离基本面,市场全靠情绪支撑
  • VIX异常低,暴风雨前的宁静
  • 牛市总在绝望中诞生,而现在根本没绝望(反向打压)

🕰️ 6. 历史剧本复读机

  • 东升西落,中概要走“阿根廷路线”
  • 标普走势和1929年惊人相似
  • 当前路径几乎完全复制2008年金融危机
  • 纳指表现已偏离长期均线,技术性回调不可避免
  • 美股牛市持续时间已超历史平均,回归只是时间问题

✅ 总结语(可配发朋友圈/X/微博)

每一轮大跌,都是一场复读机盛宴:投行预言、空头警告、散户背锅、泡沫论上桌、巴菲特又成神——吓人话术从不缺席,缺的是历史记忆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