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2008年之后的世界

第一卷:金融危机后的美国(2009–2011)

第一章:2009 大衰退后的黎明

2009 年是美国现代金融史上的转折之年。2008 年的金融海啸让美国经济陷入谷底,标普 500 在 2009 年 3 月跌至 666 点,道琼斯跌到 6500 点附近,这一刻象征着市场的绝望与恐慌。各大投行、保险公司在危机中陷入巨额亏损,美国人见证了雷曼兄弟的破产与 AIG 的被接管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场危机意味着失业率冲上 10%,房价腰斩,401(k) 养老金缩水到令人绝望。

为了稳住金融体系,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迅速推出 《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》(ARRA),规模高达 7870 亿美元,资金流向基础设施、能源和税收减免等领域。政府还设立了 TARP(问题资产救助计划),直接为濒临破产的银行注资。金融体系逐渐恢复了信用,而汽车三巨头——通用、克莱斯勒和福特也获得了联邦贷款支持,其中通用汽车甚至在 2009 年 6 月申请破产保护并重组。

美联储(FED)在此时扮演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角色。 伯南克主导了量化宽松(QE)政策,启动 QE1,购买 1.25 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(MBS)和 3000 亿美元的国债,以压低长期利率,鼓励消费和投资。低利率环境让股票市场开始恢复呼吸。

2009 年下半年,市场情绪开始从“恐慌”转向“谨慎乐观”。纳斯达克中的科技股率先反弹,苹果公司凭借 iPhone 3GS 和 App Store 生态圈迅速增长,股价一年翻倍。标普 500 到年底回升到 1100 点附近,一场漫长的牛市在不经意间开幕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2009 年 3 月 6 日,标普 500 见底 666 点。
  • ARRA 刺激计划生效。
  • QE1 开启,美元流动性泛滥。
  • 失业率逼近 10%,房市触底。

第二章:2010 新规则与闪电崩盘

2010 年是复苏的初期阶段,但市场仍然不稳定。美国经济实现了约 2.6% 的增长,失业率稍有下降。然而,公众对金融系统的不信任仍然严重。 为应对 2008 年危机暴露的金融监管漏洞,美国国会通过了 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(Dodd-Frank Act)。这部法案堪称 21 世纪最重要的金融监管改革,它要求大银行提高资本金储备,限制高风险衍生品交易,并设立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(CFPB) 来防止过度放贷。

2010 年 5 月 6 日,美股经历了史无前例的 “闪电崩盘(Flash Crash)”。当天,道指在短短几分钟内暴跌约 1000 点,市场交易系统几近瘫痪。后来的调查发现,高频交易与流动性枯竭是主要诱因。这次事件让市场意识到,高频算法可能会在极端情况下造成灾难性的连锁反应。

全球层面,欧洲债务危机的苗头出现。希腊的财政赤字问题引发投资者对欧元区的信心危机,欧元对美元大幅贬值,美股也受到了波动影响。标普 500 在 4 月至 7 月一度回落超过 15%。

科技领域继续成为亮点。Facebook 的用户突破 5 亿,社交媒体浪潮正在改变广告与信息传播方式。苹果在 2010 年发布 iPad,进一步巩固了其科技巨头的地位。纳斯达克指数因此表现强劲,远超能源与金融板块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Dodd-Frank 法案实施,金融监管升级。
  • 5 月闪电崩盘,市场恐慌但迅速修复。
  • 欧洲债务危机初现。
  • 科技股领涨,苹果和 Facebook 崛起。

第三章:2011 信用危机与欧债风暴

2011 年,美国股市迎来了本轮牛市的首次重大考验。 首先是美国自己的 债务上限危机。当年夏天,美国国会围绕财政预算和债务上限陷入僵局,政府一度濒临“关门”。在 8 月,标准普尔(S\&P)首次将美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 AAA 降至 AA+。这一消息震撼全球,标普 500 在几天内大跌接近 20%,创下自 2008 年以来的最大跌幅。

与此同时,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。希腊、葡萄牙、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债务问题引发投资者恐慌,全球资金大量流向美元与黄金。2011 年金价一度突破 1900 美元/盎司,成为市场避险工具的象征。

面对经济增速放缓,美联储采取了 “扭转操作(Operation Twist)”,通过买入长期国债、卖出短期国债,压低长期利率以刺激经济。但市场对其效果仍存疑虑。 失业率徘徊在 8.5%–9% 左右,GDP 增长仅 1.6%,复苏显得脆弱。

这一年里,科技股虽然也经历了波动,但表现相对坚韧。苹果推出 iPhone 4S,并在当年秋天市值突破 3500 亿美元,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美国 AAA 信用评级首次被下调。
  • 欧债危机冲击全球市场。
  • 金价创历史高点。
  • 美联储启动扭转操作,市场仍显谨慎。

第二卷:宽松与新科技的崛起(2012–2014)

第四章:2012 宽松加码与科技浪潮

2012 年是美国经济逐渐稳定的一年,但复苏仍显温和。失业率降至 7.8%,这是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水平。然而,劳动力市场的复苏并不均衡,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依旧面临薪资停滞与资产缩水的压力。GDP 增长维持在 2.2% 左右。

美联储在 2012 年 9 月推出 QE3,每月无上限购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(MBS)和国债。这是伯南克时代最后一次重大货币宽松,目标是进一步降低长期利率,刺激住房市场与投资。QE3 与前两轮 QE 的不同之处在于,它是“开放式”政策,没有预设规模上限。

与此同时,科技行业的力量在 2012 年全面崛起:

  • Facebook 在 5 月 IPO 上市,尽管发行价一度遭遇市场质疑,但社交媒体广告模式初现盈利前景。
  • 苹果在 2012 年秋季发布 iPhone 5 和 iPad Mini,继续扩大智能手机的领先优势。
  • 亚马逊凭借 AWS 云服务和电商业务增长迅猛,市值首次接近 1200 亿美元。
  • Google (Alphabet) 加强 Android 生态,推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。

2012 年 11 月,美国大选落幕,奥巴马成功连任。市场将其解读为政策延续的信号,投资者情绪稳定。全年标普 500 上涨 13%,道指涨至 13,000 点附近,牛市趋势得到确认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QE3 启动,货币宽松持续。
  • Facebook IPO,社交媒体经济崛起。
  • 苹果与亚马逊成为市场领头羊。
  • 标普 500 年涨幅 13%。

第五章:2013 牛市确认与缩减恐慌

2013 年是美股强势崛起的一年。美国经济在住房和消费回暖的推动下增长 2.6%。失业率进一步降至 6.7%,房价指数回升了 11%,房地产市场终于从 2008 年的废墟中重建。

标普 500 指数在这一年突破 1,600 点,全年涨幅高达 30%。这也是 1990 年代互联网泡沫之后美股表现最强劲的一年。道指在 2013 年底首次站上 16,000 点,牛市信号明确。

然而,2013 年 5 月,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一句话引发了全球恐慌——他暗示 “可能缩减 QE 购债规模”。市场将此解读为“QE 退场”的前兆,随即引发了 “Taper Tantrum”(缩减恐慌)。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,新兴市场资本大量外流,印度、巴西等国股汇双杀。但美股在短期调整后迅速恢复上涨,显示出强大韧性。

2013 年 10 月,美国政府因预算争执而关门 16 天。尽管如此,市场几乎没有受到严重冲击,因为投资者普遍认为政治僵局是暂时性的,且美联储依然维持超宽松政策。

科技股继续领涨。苹果股价回升至 500 美元以上;Netflix 和 Tesla 等“新经济”公司股价暴涨,奠定了日后 FANG 概念股的雏形。Amazon AWS 业务也快速扩张,被认为是云计算革命的领导者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标普 500 全年涨幅 30%,突破 1,600 点。
  • 伯南克“缩减 QE”言论引发 Taper Tantrum。
  • 政府关门 16 天,市场影响有限。
  • 科技板块继续牛市领跑。

第六章:2014 页岩油革命与能源震荡

2014 年,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更明显。失业率下降至 5.6%,GDP 增长达到 2.5%。但这一年真正的焦点,是 能源市场的剧烈变化

美国的 页岩油气革命 在这一年达到高峰。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技术让美国油气产量大幅增长,美国原油产量超过 900 万桶/日,接近 1970 年代的历史最高点。这一趋势引发国际油价从年中每桶 100 美元快速下跌至年底的 50 美元左右,跌幅超过 50%。能源股如埃克森美孚、雪佛龙股价大幅承压,整个能源板块在标普 500 中成为拖累。

美联储在 2014 年 10 月正式宣布 结束 QE3,标志着长达六年的量化宽松时代告一段落。尽管如此,宽松遗留的低利率和流动性仍推动股市向上。 全年标普 500 上涨约 11%,道指年底收于 17,800 点。

科技板块继续强势:

  • Apple 在 9 月发布 iPhone 6 与 6 Plus,创下销量纪录。
  • Google、Facebook 和 Amazon 的股价持续创新高。
  • 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成为资本市场热词。

在全球市场,欧洲和日本仍在与通缩作斗争。中国经济增速从两位数降至 7.4%,但在全球市场上的波动影响有限。资本开始从传统能源、重工业向科技与服务转移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页岩油产量激增,油价暴跌超过 50%。
  • 美联储结束 QE3,市场未受重创。
  • 科技股全面跑赢传统行业。
  • 标普 500 年涨幅 11%。

第三卷:全球动荡与牛市巅峰(2015–2017)

第七章:2015 全球震荡与首次加息

2015 年是复苏与波动并存的一年。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,失业率降至 5% 附近,GDP 增长约 2.9%。然而,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在这一年集中爆发,美股几次剧烈下跌,牛市脚步一度被质疑。

中国股市崩盘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导火索。2015 年上半年,中国 A 股经历了一波疯狂上涨,上证指数在 6 月冲上 5000 点,但随即在 6–8 月之间暴跌逾 40%。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加剧,全球股市震荡。 8 月底,美股单日暴跌超过 1000 点,道琼斯经历“黑色星期一”。标普 500 一度跌至 1860 点,创下多年最大回撤。

美国市场内部也在酝酿新的变化。自 2008 年以来维持零利率政策的美联储,终于在 2015 年 12 月 宣布加息 0.25%,标志着长达七年的超低利率时代结束。耶伦主席的加息举措象征美国经济已足够稳健,但也让市场担心货币环境收紧。

能源市场依然低迷。2014 年底开始的油价暴跌延续到 2015 年,WTI 原油价格最低跌至 30 美元/桶附近。能源股市值大幅缩水,美国页岩油企业面临债务压力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科技巨头 FANG(Facebook、Amazon、Netflix、Google)股价在 2015 年强劲上涨,成为牛市领头羊。投资者意识到,互联网与云计算的新经济力量已经超越了传统能源、制造业的盈利能力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8 月中国股灾引发全球股市暴跌,美股跌幅约 12%。
  • 美联储 12 月首次加息,结束零利率。
  • FANG 概念崛起,科技股与传统板块分化。
  • 原油价格跌至 30 美元区间。

第八章:2016 黑天鹅与 Trump Rally

2016 年被视为“黑天鹅”事件频发的一年。 上半年,英国脱欧公投成为全球市场的焦点。6 月 23 日,英国以 51.9% 的票数决定脱离欧盟,这一结果让全球金融市场震惊。公投当天,道琼斯期指暴跌 600 点,欧洲股市一度重挫 8%。但市场的恐慌情绪很快被消化,美股在几周内反弹,显示出牛市的韧性。

全年美国经济温和增长,GDP 增速约 1.6%,失业率降至 4.7%。美联储在 2016 年 12 月再次加息 0.25%,显示货币政策的逐步正常化。

2016 年最大的转折点是特朗普的当选。 11 月美国总统大选,特朗普在舆论不看好的情况下击败希拉里。当选当天,期货市场一度暴跌 5%,但随后投资者将其解读为对减税、基建、放松监管的期待,股市迅速上演 “Trump Rally”

  • 道琼斯指数从 18,000 点一路飙升到年底的 19,800 点。
  • 标普 500 和纳斯达克也接连创历史新高。
  • 银行、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在“特朗普经济”预期下大幅反弹。

这一年,能源市场迎来转机。OPEC 与非 OPEC 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,油价从 30 美元反弹至 50 美元。能源股触底反弹,配合金融股上涨,使市场呈现更广泛的上涨趋势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英国脱欧公投引发短暂全球恐慌。
  • 特朗普胜选,Trump Rally 推动美股创纪录新高。
  • 油价回升,金融与工业板块强势。
  • 美联储 12 月再次加息 0.25%。

第九章:2017 牛市巅峰与新时代

2017 年,美国牛市进入“黄金期”。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推动 企业减税、放松金融监管、增加基础设施支出 的议程,市场对企业盈利预期持续向上。企业税率从 35% 降至 21% 的税改法案成为推动股市的最大动力之一。

美国经济呈现健康增长态势:GDP 增速回到 2.4%,失业率跌至 4.1%,为近 17 年最低。企业利润创历史新高,科技巨头继续拉动市场。

  • 苹果市值突破 8000 亿美元。
  • Amazon 以收购 Whole Foods 等动作进军线下零售。
  • Google、Facebook、Netflix 在广告与订阅服务上高速增长。

2017 年 1 月,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 20,000 点,全年上涨超过 25%。标普 500 收于 2,673 点,全年涨幅 19%。 这年几乎没有出现显著的市场回调,被称为“无波动牛市”。VIX 恐慌指数多次跌破 10,创历史低位。

行业层面,科技股继续领先,而能源板块因油价稳定在 50–60 美元区间而趋于平稳。金融板块因加息和减监管的双重利好而上涨。 美联储在 2017 年全年加息 3 次,将利率抬升至 1.25%–1.5% 区间,但市场对收紧政策反应平静,说明投资者对企业盈利增长有强大信心。

全球经济也同步复苏,欧洲经济增长回升,中国经济维持 6.9% 增长率,形成对美股的良性外部支持。 这年牛市的形容词是“稳中有升”,投资者普遍盈利,市场氛围乐观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道琼斯突破 20,000 点,标普全年涨 19%。
  • 特朗普减税法案成市场最大驱动力。
  • 科技巨头市值再创新高,FAANG 主导牛市。
  • 美联储全年加息 3 次,但市场不惧收紧。

总结(2009–2017 的宏观逻辑)

  1. 金融危机后的长期牛市: 从 2009 年 3 月至 2017 年底,标普 500 从 666 点上涨至 2,673 点,累计涨幅超过 300%。
  2. 美联储政策:QE1–QE3 提供流动性,2015 年加息,2017 年仍在温和收紧。
  3. 结构性变化:科技行业(FAANG)取代传统能源、金融,成为推动股市的核心力量。
  4. 重大事件:欧债危机、闪电崩盘、中国股灾、英国脱欧、特朗普当选。
  5. 牛市特点:每次短期暴跌(2010、2011、2015、2016)都被快速修复,反而成加仓机会。

第四卷:动荡与疫情冲击(2018–2020)

第十章:2018 加息冲击与贸易战阴影

2018 年,美股牛市已经走过九年,标普 500 在 1 月份创下 2,872 点的新高,道琼斯接近 27,000 点。然而,市场在这一年频频遭遇政策与宏观不确定性的考验。

1. 美联储加息周期强化

  • 在杰罗姆·鲍威尔(Jerome Powell)接替耶伦成为美联储主席后,FED 继续加息。2018 年全年加息 4 次,利率区间从 1.25%–1.5% 提升至 2.25%–2.5%。
  • 市场担心流动性收紧,科技股等高估值板块承压。
  • 10 月起,美股进入剧烈调整期,道琼斯从高点回落逾 18%,标普 500 跌破 2400 点。

2. 美中贸易战开端 特朗普政府将贸易逆差视为美国经济的“毒瘤”,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全球市场紧张情绪升温。科技股、制造业股价出现波动,半导体行业尤为受影响。 这场贸易战让市场担心全球供应链断裂与经济增速放缓。

3. 科技股的剧烈震荡 FAANG(Facebook、Apple、Amazon、Netflix、Google)在年初表现强劲,但下半年遭遇大幅回调。例如,Facebook 因隐私泄露(Cambridge Analytica 丑闻)遭遇信任危机,股价一度腰斩。

4. 全年表现 2018 年,标普 500 全年下跌约 6%,为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全年下跌。道琼斯全年下跌 5.6%,纳指下跌约 3.9%。 这一年成为牛市周期中的一次“大幅中场调整”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美联储全年 4 次加息,年底市场恐慌性抛售。
  • 美中贸易战打响,市场风险上升。
  • Facebook 隐私丑闻震动科技行业。
  • 标普 500 年跌 6%,牛市首次全年回撤。

第十一章:2019 缓和与再创新高

2019 年,美股重拾升势,标普 500 一年暴涨 29%,创下自 2013 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。背后的原因包括 美联储政策转向宽松贸易战缓和信号

1. 美联储三次降息 2018 年末的市场暴跌让鲍威尔意识到紧缩政策过猛。2019 年,美联储出乎意料地转向宽松立场,在 7 月、9 月、10 月各降息 0.25%,将利率降至 1.5%–1.75%。 市场将这视为“保险式降息”,旨在防范全球经济放缓风险。

2. 贸易谈判与市场乐观 2019 年下半年,美中贸易谈判出现阶段性进展。12 月签署“第一阶段协议”,市场情绪显著改善。 受此提振,纳指和标普 500 在年底连创新高,标普突破 3,200 点。

3. 科技股全面领跑 Apple 股价全年上涨 86%,成为市值破 1.3 万亿美元的巨头。 Microsoft 和 Amazon 继续增长,云计算和 SaaS 业务成为华尔街的宠儿。 半导体板块(如 AMD、NVIDIA)在数据中心需求和 AI 算力热潮下迅猛反弹。

4. 全球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,欧洲、日本均采取宽松货币政策。负利率债券规模一度超过 15 万亿美元,推动投资资金回流美国股市,追逐高回报资产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美联储三次降息,扭转加息周期。
  • 贸易战缓和,签署第一阶段协议。
  • 科技股、尤其 Apple 领涨大盘。
  • 标普 500 年涨 29%,牛市重回高潮。

第十二章:2020 疫情冲击与史诗级反弹

2020 年是美股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年,短短数月经历了 暴跌–救市–暴涨 的三段曲。

1. 新冠疫情爆发与暴跌

  • 2020 年 2 月起,新冠疫情从中国扩散至全球,美国经济与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。
  • 2 月 19 日,标普 500 创下历史高点 3,393 点;到 3 月 23 日,标普跌至 2,237 点,跌幅约 34%,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快的熊市。
  • VIX 恐慌指数在 3 月冲上 85,接近 2008 年危机时的恐慌峰值。

2. 史无前例的货币与财政刺激 美联储迅速反应:

  • 将联邦基金利率从 1.5%–1.75% 降至 0–0.25%
  • 推出无限量 QE,每月买入国债和 MBS。
  • 启动企业信贷支持、流动性工具。 财政方面,美国国会通过 2.2 万亿美元 CARES Act,直接发放现金补助、失业救济和企业纾困。 市场在巨额流动性注入下迅速见底反弹。

3. 科技股的超级牛市 疫情导致居家办公、远程服务需求爆发,科技股成为最大赢家。

  • Zoom、Netflix、Amazon、Microsoft 股价大幅上涨。
  • Apple 和 Tesla 在 2020 年双双完成股价分拆并飙升,Tesla 一年涨超 700%。
  • 纳斯达克全年涨幅高达 43%,远超其他主要指数。

4. 全年表现与结构性变化

  • 尽管年初暴跌,标普 500 全年仍上涨 16%。
  • 道琼斯年底突破 30,000 点,市场用一年时间完成 V 型反转。
  • 科技股权重空前提高,FAANG + Microsoft 占据标普 500 总市值近 25%。

关键记忆点:

  • 新冠疫情触发 34% 暴跌,3 月 23 日见底。
  • 美联储零利率 + 无限 QE,财政刺激 2.2 万亿美元。
  • 科技股迎来超级牛市,Tesla、Zoom 等爆发。
  • 标普 500 年涨 16%,纳指涨 43%。